注册 登录
洛民 返回首页

admin的个人空间 http://www.zhangluomin.com/?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国现代散文史》——1927-1937年间的散文理论创作

热度 3已有 1482 次阅读2009-8-20 20:56 |个人分类:文学理论|系统分类:文学理论|

《中国现代散文史》——1927-1937年间的散文理论创作
石中剑

  这一时期散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散文艺术特征的研讨,散文样式的分蘖和创新,以及散文创作思想倾向的争论上。在这一时期,最广泛的散文概念逐渐为各别的较为具体的概念所代替,各种散文样式不断从散文母体中分化、创新出来;它们各自的艺术特征,在不同观点的论争中,逐渐得到较为具体的界定。
  本时期散文理论的最大收获在于确立鲁迅式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战斗的杂文文体,并与追求个人的闲适、趣味、幽默的小品文分道扬镳。
  林语堂于1934年春主编《人间世》,大力提倡清逸的小品文。在他的小品文理论宣传中,“闲适”和“幽默”是互相渗透、相辅而行的。他在小品文和时代、社会、人民的关系上,在小品文的题材、主题、技巧、语言一系列问题上,散布了唯心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趣味主义和复古倒退的错误主张。他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挣扎到消沉的典型心理和命运。
  1933年以后,鲁迅的杂文写作进入了高峰期,这种“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的杂文,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色。较之前期,鲁迅更自觉更系统地从战斗杂文革命现实主义和杂文艺术规律的美学特征展开论述,要而言之,有下列几点:
  一、写杂文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二、杂文对有害的事物立予抗争,能迅速直接为现实斗争服务。
  三、杂文应当表现时代的眉目和人民大众的灵魂。
  四、杂文需要有典型化特点。在杂文中创造某种社会典型,这是鲁迅杂感艺术的独创性。后来成为杂文艺术的一种特点。
  五、讽刺和幽默。
  六、杂文文体上多样化。
  本时期散文的理论批评,还力图从广义的散文或小品文中辩析记叙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突出其独立价值。
  报告文学是这一时期新兴的最重要的散文样式,从近代到20年代的带有报告文学性质、因素、胚胎、雏形的旅行记、风土记、游记、见闻杂记等等是报告文学自发的形式,到了“左联”成立后,报告文学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都进入独立自觉的发展阶段。
  1931年7月,袁殊在他主编的《文艺新闻》上发表《报告文学论》,这是我国早期比较系统的专门论述报告文学的文章。这一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基础,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告文学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继承发展了近代散文中旅行记和风土记的批判写实精神而发展起来的带有新闻性质的新兴的散文形式。
  二、报告文学的性质。“是将作者自己看见的,听到的乃至经验了的事实,毫无修饰地对大家报告。”
  三、报告文学的基本条件:
  1、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生活意志;
  2、强烈的社会感情;
  3、和被压迫者阶级紧密的团结的努力。

评论 (0 个评论)

手机版|洛民 ( 陕ICP备05000061号 )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12号

Powered by Discuz! X3.1

返回顶部